色噜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,亚洲AV日韩AV高清在线播放 ,狠狠噜天天噜青青草原,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不卡

首頁 >  民族風采

做草原上最亮麗的紅色
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9-02 11:13:05 | 來源:《人民日報》 | 作者:蘭 晶 | 責任編輯:吳一凡

內蒙古蘇泊罕草原,碧空如洗,流云拂過成群的牛羊,馬蹄踏碎晨露。我和隊員們來到蘇布爾嘎嘎查時,演出場地已圍坐了許多牧民。策馬而至的少年衣襟沾滿草籽,漫步而來的老阿媽哼著長調,還有阿叔驅車上百公里,只為一睹這場文藝演出。75歲的巴雅爾爺爺說:“你們來了,就是草原上的節(jié)日!”

我們是誰?烏蘭牧騎,蒙古語意為“紅色的嫩芽”。自1957年誕生起,前輩們便秉持“不漏掉一個蒙古包”的宗旨,輾轉草原戈壁,以天為幕布,以地為舞臺,為群眾送去演出和服務,傳遞黨的聲音和關懷。

2017年11月,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烏蘭牧騎隊員,“永遠做草原上的‘紅色文藝輕騎兵’。”彼時臨近畢業(yè)的我,看到電視上那些飛馳的身影,也下定決心,要把青春獻給草原,做一抹最亮麗的紅色。次年,我如愿考入烏蘭牧騎。時至今日,我每年下基層演出超150場,足跡遍布伊金霍洛旗138個村。

作為年輕隊員,我始終在思考兩個問題。網(wǎng)絡發(fā)達,還需要我們嗎?時代發(fā)展,該為群眾提供什么?過去,牧區(qū)文化生活相對匱乏,不少人沒怎么看過電影和演出,文藝需求十分迫切。而今,大量牧民搬進城里,看手機直播、瀏覽短視頻成為日常,傳統(tǒng)表演越來越難以吸引觀眾,改變刻不容緩。

要打開局面,先得摸清群眾喜好,在內容創(chuàng)新上下功夫。調研中,節(jié)目老套被頻頻吐槽。有觀眾直言:“感覺總是馬頭琴加呼麥,沒啥新意?!惫爬系乃囆g,經青春的創(chuàng)造便能涌動新的活力。我和幾名年輕隊友成立“伊金組合”,在承襲傳統(tǒng)器樂的基礎上,加入電子、搖滾等元素,創(chuàng)作《酒盅舞》《鄂爾多斯戀》等新節(jié)目,既保留民族特色,又使之符合流行音樂特點,更朗朗上口。

要貼近群眾,還要在形式上花心思。既然大家喜歡刷視頻,那何不把演出搬到云端?在蘇布爾嘎嘎查,我們架起直播設備,線上線下同步開演。網(wǎng)絡那頭,無法到場的牧民與天南海北的網(wǎng)友共享歌聲悠揚。一條來自上海的彈幕讓人印象深刻:這氛圍在大城市難見到,有時間一定要去聞聞青草香。演出后,大家都十分興奮,“誰說網(wǎng)絡把咱們受眾變少了,這還把草原的美傳得更遠了”“以后再加把勁,讓現(xiàn)場的不愿離開,讓屏幕前的想沖進來”。

一次次表演后,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:不是草原不需要歌聲,而是歌聲要唱出新時代的故事;不是群眾不需要藝術,而是藝術要跟上他們的腳步。在文藝創(chuàng)新的過程中,有一點始終不能變,那便是“扎根生活沃土,服務牧民群眾”的初心,這也是烏蘭牧騎的活力源泉所在。

記得頭回下鄉(xiāng)演出,帶隊的老隊員問我:“小蘭,你會剪羊毛嗎?”我一愣,這和演出有啥關系?他對我說,咱們不僅是文藝隊,還是勞動隊、宣講隊、調解隊。想走進牧民心里,不能只當舞臺上的“百靈鳥”,也得是剪羊毛的“閃電手”、反詐宣傳的“鷹眼哨”、獨居老人的“親孩子”?,F(xiàn)在,每到接羔育幼的季節(jié),大家都會主動去打水、搬草、掃羊圈,或陪著老年人嘮嘮嗑,教他們使用電子產品。看著他們的笑臉,我明白了,要帶去的不只是節(jié)目,更是面對面、心貼心的關心和幫助。

去年冬季,在都嘎敖包嘎查表演后,我們和往常一樣,去看望68歲的牧民其其格。她的兒子莫日根悄悄把我拉到一邊,說道:“你們每次來,母親都會煮好奶茶和羊肉,喊上子女從市里回來看表演。對我們來說,烏蘭牧騎就代表著家的團聚。感謝你們的陪伴,她的皺紋都少了很多。”奶茶鍋里熱氣升騰,隊員們笑語盈盈,我仿佛看到,棵棵“紅色的嫩芽”向下扎根、向上蓬勃,為草原染上時代的暖色。

(作者為內蒙古自治區(qū)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烏蘭牧騎隊員,本報記者翟欽奇采訪整理)